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文化艺术 >> 内容

中国山水文化

时间:2015/10/6 17:38:51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 水是眼波横,山是眉峰聚。欲问行人去那边?眉眼盈盈处。宋代诗人王观就是这样看山水。 山水文化是山水间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;山水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与大自然的交往中所创作出来的文明成果;山水文化是人化的山水,...

水是眼波横,山是眉峰聚。欲问行人去那边?眉眼盈盈处。宋代诗人王观就是这样看山水。

山水文化是山水间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;山水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与大自然的交往中所创作出来的文明成果;山水文化是人化的山水,是人的本质对象化。山水文化已经不仅限于山水之间的美而是文学性、美学性的“山水”,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……

(一)山水哲学

道家重水。老子的哲学观以“道”为最高范畴,“道”的特殊之处在于“反者道之栋,弱者道之用”这句话上,“弱”即“柔”、“虚”“下”、“后”,他主张守柔、取反、处弱、居下、不争,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因此,老子哲学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“水之哲学”。

儒家重山。孔子“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”,并发出了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的感叹,并明确提出了山水哲学观对比: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智者动,仁者静。智者乐,仁者寿”,孔子把山水的自然美和人的精神品质联系起来,以山水为媒介,给人以启迪。山水结合,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哲学。

       )山水宗教

中国的原始宗教存在山水崇拜,也传达出了一个以农耕方式为主的民族最初的文化形态。原始社会的人们祭祀山神、河神等传统行为都与这种原始崇拜分不开。

道教有“三十六洞天”、“七十二福地”,都位于名山大川之中。传说中,神仙大都生存于天上仙宫、高山、海岛以及大的湖泊岛屿之中。汉武修造“太液池”,内建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、壶梁诸岛,以表达他对神山仙岛的渴慕。

佛教强调远离尘世,修身于僻静幽美之处,尤其是山林中建立精舍石窟,以排除杂虑,习修道修正果。佛学“法身论”思想也为山水与佛理的融通提供了理论的基础。“神道无方,触象而寄”, 山水自然便成为佛的化身,体现出佛的神明。

)山水文学

在中国文学史上,山水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,形成于东晋,蓬勃于盛唐。

《诗经》中有关于山水的描写,“崧高维岳,骏极于天”(《小雅 节彼南山》),“扬之水,白石凿凿”(《唐风 扬之水》)等,或以山的高峻比喻权势,或以水的缓弱、石的坚硬象征某些政治势力的盛衰,其注意的重心都不在山水本身。魏晋诗人谢灵运,游山川,把潇洒闲逸的生活情趣林泉之美结合,用清新俊朗的诗风取代沉闷说教的玄言诗,成为第一位将山水自然作为审美主体并取得成功的大诗人。

朝时期,山水诗登上了鼎峰。“初唐四杰”的诗清新自然,诗歌走向了原野、山川和边塞。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更是以月照春江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使无数读者为之倾服。孟浩然和王维被誉为唐代山水诗派的双璧,高适和岑参则以描绘塞外山水风光而闻名于世。

)山水—书

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,它由线条与点画组成,具形象性和意象性在书法理论中,以自然物象去比喻书法,表现得相当丰富。如龙、虎、凤、鸷鸟、云鹤、春蚓、秋蛇、群鸿、劲松等形象,都被书法理论家用来比喻书法的形象。卫恒《字势》云:“远而望之,若翔风厉水,清波漪涟;就而察之,有若自然。”

    山水画孕育于原始社会,形成于魏晋南北朝,兴盛于隋唐。原始绘画里存在大量的山水自然形象。彩陶作为当时人们祭祀、陈设以及生活的用品,在内壁上,常常绘有各种图案纹样以为装饰,如动物类的蛇纹和人首蛇身纹、鱼纹、人面鱼纹、蛙纹、鸟纹,植物类的各种花叶纹和编织纹,都是对自然物的摹仿。东晋顾恺之享有“山水画祖”的美誉,他的《洛神赋图》以曹植的名作《洛神赋》为内容,分段描绘赋意,移步换影,构图相连,其间山水起伏,林木掩映,人物随着赋意的铺陈重复出现,极具美感。

中国山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早已超脱于山水本身,真正赋予了它独特的情趣和内涵。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   万莉

作者: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万莉 来源:今日江西网
相关文章
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今日江西网(www.jrjx-people.com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Email:jrjxw8863@163.com 赣ICP备11001524号-1
  • Powered by laoy! V4.0.6